首页 > 产业要闻 > 正文
上海电气自动化研究所研究中心黄艋主任一行应邀访问市北职高
来源:     访问量: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3日

2019年11月19日下午,上海电气自动化设计研究所自动化研究中心黄艋主任、马丹副主任、付敏总监、章嘉浩总监等一行五位专家,应上海市市北职业高级中学支永昌校长和静安职教集团袁教授之邀访问市北职校。市北高新集团培训中心项目经理刘杰、市北职高孔令副校长、董蔚平副校长也参加会谈。

支校长对上海电气的专家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上海电气是高端制造业的航母,是上海制造的一张靓丽名片。支校长介绍了市北职高的办学理念、专业特色和办学成果。市北职高1989年起开办轨道交通专业,许多学生成为上海地铁的技术骨干,被誉为“上海工匠”的上海地铁专家陆鑫源,也是市北职高的校友。市北职高的中高职贯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有国内最先进的网络实训设备,学生在上海高中阶段机器人大赛和世界机器人大赛中屡获佳绩。袁教授介绍了职教集团在机器人、智能制造、3d激光内雕、3d建模和打印方面学生创新活动的需求、在线课程的建设情况和集团的研究成果。黄主任介绍自动化研究中心的承担的工程项目和在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工作,对学校和集团提出深化产教合作,共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的提议表示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黄主任一行在市北职高孔令副校长的带领下参观了学校的轨道交通仿真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和创新实验室。

 

微信图片_20191203210104.jpg

微信图片_20191203210007.jpg

 

延伸:


直击2019WAIC丨吹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号角,工业智能“上海倡议”发布

来源:上观新闻

 

上海电气集团总裁黄瓯代表中国工业界现场发布《工业智能上海倡议》,发出“AI+工业”的最强音。

  

  从上海工业摇篮,到长三角打造世界级制造业集群,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业人在行动!在今天举行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主题论坛——2019全球工业智能峰会上,上海电气集团总裁黄瓯代表中国工业界现场发布《工业智能上海倡议》,发出“AI+工业”的最强音。

 

  未来已来,“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吹响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号角。为了工业的使命和荣光,倡议如下:

 

  让物联赋感。以5G和标识解析为核心打造连接体系,建设数字孪生的工业产线,让机器学会自我聆听;

 

  让数联赋知。以工业知识为驱动打造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体系,建设高质量数据集,让机器学会自我认知;

 

  让智联赋思。以工业机理为核心打造工业智能算法引擎,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让机器学会自我思考;

 

  让文化赋神。以工匠精神打造工业智能的文化,建设工业标杆,让工业生态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沃土。


  2019年8月30日,由上海市经信委、工业互联网联盟等主办,国家电网、上海电气等企业提供支持的2019全球工业智能峰会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作为国内工业互联网和工业智能化领域的标杆企业之一,上海电气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黄瓯应邀出席。
  作为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重要高端论坛之一,本届智能峰会以“AI变革 洞见工业未来”为主题,共由1个开幕式、3个主题论坛和1个行业深度分享交流会组成,吸引了国内外约2000位工业智能领域的相关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全球领军企业和工业互联网及工业智能领域专家学者参加。黄瓯在峰会上代表工业界,向全市企业发出《工业智能上海倡议》,号召千千万万工业人行动起来,积极投身“AI+工业”的改革浪潮中,努力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将长三角地区打造成世界级的制造业集群。
  黄瓯在倡议中表示,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已吹响了号角。希望整个工业界都可以争当新时代下的新工业人,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赋能。让物联赋感,以5G和标识解析为核心打造连接体系,让机器学会自我聆听。让数联赋知,以工业知识为驱动打造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体系,让机器学会自我认知。让智联赋思,以工业机理为核心打造工业智能算法引擎,让机器学会自我思考。让文化赋神,以工匠精神打造工业智能的文化,让工业生态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沃土。
  峰会进行期间,数科公司还代表上海电气,在“全球视野下的工业智能生态”主题论坛中,以“工业数联:工业互联网赋能集团型企业转型发展”为主题,就上海电气工业互联网的历史沿革、结构框架、作用定位和未来规划进行了重点介绍,并向与会人员推介了“星云智汇”平台的基本情况,引起参会嘉宾与行业学者的强烈共鸣。



上海电气航母工博会上亮点纷呈
2019/9/27 15:04:00


  2019年9月17-21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沪举行。上海电气连续第21年参加这一工业界盛会,并以“智能制造赋能产业发展”为主题举行品牌发布会,正式推出“星云智汇”工业互联网平台。我“适用于分布式能源的75MW等级燃气轮机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项目摘得本届工博会CIIF大奖,成为获此殊荣的仅有10个大奖之一。上海电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郑建华到发布会现场致辞,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英,市科委副主任干频出席发布仪式。
  围绕“智能、互联——赋能产业新发展”的本届工博会主题,上海电气集中展示了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四大方向的解决方案。展区的中心展项名为“智慧方舟”,形如一艘“高端制造航母”,借用方舟的寓意,代表着希望和未来,广集上海电气多元产业协同之大成。展厅同时展出了小汽轮机、太阳能发电、核电、分布式系统能源管理平台、储能电池等产品和技术,融合3D打印实体模型、多媒体动画等大型互动装置,利用场景化互动沙盘、数字云、AR眼镜等呈现方式,可让观众直达数字技术与现代制造融合呈现的城市图景。
郑建华在致辞中表示,从传统产业向现代高端装备、智能制造转变和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化能力已逐渐成为上海电气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企业业务升级、提升效率、增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此次推出的上海电气“星云智汇”工业互联网平台,将以互联、包容的方式,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构建上海电气内外部多重赋能型数字化生态,实现工业行业智能化提升,推动产业形态、经营形态和价值形态的升级再造。
发布会当日,上海电气聚焦智能制造、数字化应用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分享了7个主题演讲,吸引了众多专业观众驻足。

(来源:上海电气机床集团)



上海电气:亮出中国制造“新名片”

2016年12月22日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21日,上海电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迪南在参加“海派匠心——对话国企领导”全媒体访谈时表示,上海电气将以技术创新保持新的竞争优势,以国际化拓展新的市场空间,以智能制造作为产业升级的新引擎,以工匠精神激发企业文化软实力,实现转型升级,亮出中国制造新名片。

 

发力补短板

 

  2016年,许多新变化前所未有,上海电气面临全球复苏不确定性增加和传统优势产业下行压力明显的双重压力。对于上海电气而言,最为直接的影响是电力需求趋缓和工业投资下降,这加剧了产能过剩的压力。同时,新产业发展态势不错,但体量尚小,还不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动力。

 

  为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和市场的挑战,上海电气按照中央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的要求,采取一系列举措。

 

  黄迪南说:“我们在补短板上重点发力,聚焦企业改革发展的瓶颈性矛盾和问题,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上海电气针对主要产业集团进行逐个梳理,根据产业集团在技术、市场、新产业、新业态、商业模式以及管理上的不同情况,形成非常有针对性的短板清单。比如,电站要怎么找增量?风电如何提高盈利能力?环保如何提高风险控制能力?“补短板的压力和难度在一定意义上比减产能更大,我们也正在努力推进。”黄迪南说。

 

  要补短板,就需加强顶层设计。2016年,上海电气重点推进了集团管理改进项目,对管控架构和部分产业链进行了优化重组,成立了自动化集团和金融集团,探索合资建立共享服务中心,推动了做强总部、做实产业集团目标的实现。

 

  与此同时,上海电气正在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提高集团的资产证券化率。进一步推动优质资产上市,以资本市场透明、规范的治理准则倒逼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化。

 

三个走出去

 

  要实现转型发展的目标,需坚定地坚持技术创新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和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目标为上海电气创造了机遇。

 

  黄迪南表示,2016年,一带一路战略效应更加明显,对电力装备企业而言是有效去产能的机遇。

 

  记者采访了解到,一带一路沿线非OECD国家的人均年电力消费量约1655.5千瓦时,仅为OECD国家的21.8%。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20年,这些国家年均电力投资额约2500亿欧元。一带一路上的国家合作,将有利于国内电力装备过剩产能的化解。

 

  国家相关政策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红利大,发改、商务和国资部门对境外投资项目的审批均已改为备案制,简化了审批流程,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效率。“原来一个项目全部审批时间(不含反垄断)平均需要2个月,现在时间减半,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竞标能力。”黄迪南说。

 

  黄迪南表示,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下,上海电气主要实施“三个走出去”,走好国际化道路。首先,创新商业模式,推动市场“走出去”。利用产融结合优势,通过拓展电站、输配电、环保等成套工程业务,带动设备销售。延伸产业链,进入服务领域。搭船出海,加强与央企等合作,开拓新的市场。其次,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能“走出去”。按照“两头在沪、中间在外”的产业布局,试水海外建厂,把产能转移到成本更低或离目标市场更近的地方。再次,开展并购合作,推动科技创新“走出去”。在全球范围配置科研资源,进行国际产学研合作,加快提升自身的研发水平。

 

创新排头兵

 

  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也为上海电气的科技创新创造了机遇。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优化科技创新布局,实施一批重大战略项目,其中包括燃气轮机、智能电网、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等,这些也都是电气集团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包括上海市“十三五”规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都对制造业的比重提出了底线要求,明确了制造业是创新的主战场,并采取了一些精准的政策。

 

  黄迪南表示,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为企业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创新主体,关键是要有把握全球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大趋势的能力,要有培养自主创新和整合创新资源的能力,要有深刻理解市场需求和主导创新链的能力。

 

  上海电气自主设计、制造的百万二次再热机组,主机及控制参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机组发电效率47.82%,高于之前国内外最好水平0.82个百分点;发电煤耗降至256.86g/kwh,比之前世界最好水平低5.34g/kwh,比国内常规百万机组平均水平低14g/kwh。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排放量比常规百万超超临界机组减少5%以上,被评为国家能源局燃煤发电示范项目,科技部节能减排重大科技支撑项目。

 

  上海电气加强科技创新,尤其是在智能制造的投入,其对智能制造的理解也延伸至全产业链,包括智能化的产品设计、制造过程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智能化的服务。近年来,上海电气主攻离散型制造智能化,形成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能力。比如,海立钣金车间,已建成全机器人车间,24台机器人可年产400万台空调压缩机关键部件。每台机器人投资三年收回。

 

  “海派匠心”2016对话国企领导全媒体大型访谈由上海市国资委、上海市总工会指导,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网、东方广播中心、第一财经等共同主办。上海证券报、东方网、第一财经广播联合主办。中国金融信息网、金融世界杂志为媒体支持。

 

记者贾远琨

 

上海电气:沙漠里的电气绿色工程,打出上海制造金名片

陈晨

2018年10月24日15:47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中国第一套火力发电机组、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套核电机组……这些中国装备制造的众多“第一”都诞生于这家企业——上海电气。

 

上海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民族工业发祥地、民族品牌发源地和集聚地。作为中国机械工业销售排名第一位的装备制造集团,上海电气是一张上海制造的“金名片”。而在2017年中国大陆创新企业百强企业名单,上海电气的名字也赫然在列。一家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老牌企业,如何在风云变幻的全球市场大潮中保持创新精神和竞争力?近日,记者来到上海电气一探究竟。

 

进军海外高端市场 践行“一带一路”倡议

 

就在今年4月13日,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与上海电气在上海签署了迪拜光热项目EPC(工程总承包)合同。

 

“拿下来的时候是很开心,之前我们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谈及签下的这一大单,上海电气电站工程公司迪拜光热项目总工程师陈灿话语中似乎颇为轻松,“当时几轮竞价下来,我们心里就有底了,我们的价格远远低于排名第二的竞争方价格,而且我们跟国际巨头合作,质量也是世界一流。没有什么理由让他们不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

 

但事实上,这个投资超38亿美元、占地约1000个足球场的迪拜70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不仅金额巨大,意义更是非同一般。

 

该项目是迪拜水电局拟开发的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太阳能园区第四期光热发电项目,由阿联酋迪拜水电局、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中国丝路基金联合投资兴建,总装机容量700兆瓦,包括1台100兆瓦塔式熔盐储热发电机组和3台200兆瓦槽式熔盐储热发电机组。上海电气承担EPC总包,EPC合同金额约30亿美元,总工期为“4年建设期+3年性能提升期”,首台塔式机组和首台槽式机组计划于迪拜世博会投运。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该项目的成功开发,标志着光热发电技术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这是清洁能源领域的又一里程碑,也是上海电气代表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改造、进军海外高端市场、打造中国品牌,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所取得的成功案例。

 

LOCAL201810241548000329894501604.jpeg

 

记者了解到,如今在迪拜50度气温的沙漠里,上海电气项目团队正在全面开工。

 

沙漠上邂逅羚羊也不是啥稀奇事。沙漠、高温、动物……突发情况接踵而至,“我们在沙漠中遇到一群羚羊,我们在每个围墙的200米处都形成一个自然的出口,这个没有合同的规定,但是我们也是为了更好执行合同中更好关注当地的文化,生态环境,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上海电气电站工程公司项目经理助理应骅告诉记者,“我们前期的勘探工作,就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联系当地的合作方,排除万难,保证项目实施的必要条件。”

 

一鸣惊人引来好口碑 上海电气品牌效应溢出

 

迪拜项目的成功开发,让上海电气在海外市场的品牌效应迅速发酵。

 

上海电气迪拜分公司总经理李瑞刚告诉记者,“谈生意时明显觉得知道上海电气的更多了,在中东,乃至世界各地,我们说起自己拿下的迪拜光热发电项目,同行都点头觉得是世界标准。而且,我们生产的能源价格在全球范围内低达7美分,与传统能源价格持平,这一点就很多企业做不到。目前就是要做好迪拜这个项目,并通过这个项目进入更高的门槛,做出自己的品牌和影响力。”

 

“想要把上海制造做的好,必须要对标世界一流。”上海电气电站工程公司副总经理刘明华说到,“集团走到今天,必须要走国际化的路线。”

 

放眼全球,上海电气已拥有24家海外企业,181亿元海外资产,占集团比重8%,140亿元海外销售,占集团比重14%。

 

据介绍,在装备上,发展海外工程业务带动装备“走出去”;在资本上,开展海外兼并收购,实现资本“走出去”;加大海外当地建厂,实现产能走出去;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加速研发“走出去”。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国际舞台上谋求新作为

 

做世界标准,走到世界前列,并不是水到渠成。

 

在过去很多年时间里,自主化之路可谓荆棘遍布——尤其是在与外方的合作中,中国企业始终被隔绝在核心技术研发之外,被动受限,关键部件也依靠进口。

 

“始终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研发集中度,开拓技术寻源渠道。”刘明华告诉记者,“不仅仅是发展技术本身,也要让技术商业化,在项目中寻找技术的伙伴。”

 

上海电气“走出去”的背后,既有“技术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技术发展理念,又有推进国企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的积极探索。

 

技术领先一直是上海电气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上海电气透露,每年上海电气都将投入10亿元左右,与美国硅谷、以色列、日本等地最好的风投机构携手,寻找全球最好的领军人物和团队,进行开放式、契约式合作,在国际舞台上谋求新作为。

 

据介绍,上海电气将高标准、高要求实施企业“三步走”战略,聚焦国家战略高质量发展装备主业,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在技术创新上跑出“加速度”,并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释放动力、压力和活力,发扬“工匠精神”,发挥品牌效应,立足上海走向世界,加快成为国际化的跨国企业集团。

 

(责编:陈晨、轩召强)